9月25日,中国铸造协会主办的第十届铸造行业创新发展论坛在宁波举办,中国机械联副会长叶定达应邀出席会议,并在大会上围绕机械工业运作情况与展望作专题报告。本次论坛以“创新智能绿色”为主题,近700名行业代表参加。叶定达指出,今年以来,存量政策与增量政策效应协同发力,宏观政策“组合拳”效用显现。一季度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展现出稳中向好的积极态势;二季度受到关税波动等因素扰动,主要指标增速略有放缓,运行总体趋稳;进入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延续了放缓的走势,但仍高于工业和制造业增速。总的来看,机械工业发展的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强于坏因,预计下半年将延续稳中向好的总体态势,叶定达在报告中重点分析了机械行业发展面临问题,对工业与信息化部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进行了解读。他表示,这些政策文件中的真招实策,为机械行业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充分的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秉承“四个服务”办会理念,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开展技术交流、搭建合作平台,凝聚行业发展合力,破解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助力机械工业在技术创新、绿色转型、质量提升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持续推动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会员工作部)
2025汽车技术领袖论 坛·年度总站—汽车与具身智能技术融合创新闭门研讨会即将召开
作为行业瞩目的高端技术交流平台,2025汽车技术领袖论坛年度总站将于10月29日至30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华东分中心、中汽信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伯乐产服集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联合主办,将汇聚政府领导、行业机构专家、投资机构专家、国内外汽车及产业链企业技术领军者等300余位嘉宾,围绕“科技领航:驱动产业跨界融合与新质增长”年度主题,开展前瞻技术研讨、产业链交流、商业经济价值落地等系列活动,打造集汽车技术交流与资源对接于一体的行业盛会。当前,汽车产业电动化浪潮持续深化,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成为全世界产业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智能化与网联化加速渗透,辅助驾驶渗透率持续提升,推动汽车从交通工具向智能终端加速进化。同时,行业供应链加速重构,汽车芯片、人形机器人与低空经济等新赛道崛起,产业边界持续拓展。立足行业变革前沿,2025汽车技术领袖论坛将以更广泛的产业覆盖与更深入的技术研讨,聚焦前沿技术创新,高效链接技术突破方向、资本赋能路径与市场协同机遇,搭建政、产、学、研、用、金多方深度参与的合作桥梁,助力产业链上下游精准对接、协同创新。值此产业变革关键期,论坛组委会诚挚邀请贵单位相关领导拨冗出席2025汽车技术领袖论坛年度总站,共话技术突破方向与产业升级路径,并于10月29日14:30-18:00参加由地平线特别支持的“汽车与具身智能技术融合创新闭门研讨会”(可在附件1扫描二维码选择具体参与形式)。详见文件原文: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商业联合会关于组织并且开展标准化知识竞答活动的通知
机械行业、钢铁行业、商业行业各相关的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做好2025年世界标准日宣传工作,普及标准化理念、知识和方法,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商业联合会组织并且开展“伙伴共赢标准赋能”标准化知识竞答活动(以下简称竞答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详见通知正文:(标准工作部)
各有关单位:当前,新能源电池产业正处于技术革新与生态重构的关键阶段,为凝聚产业共识、破解发展难题、共探未来路径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工信装备研究院、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25新能源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定于2025年10月22-23日在山东省枣庄市温德姆至尊酒店举办。详见文件原文:(展览工作部)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团体标准计划项目(2025年第二批)立项评审会在北京举办
2025年9月17日,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团体标准计划项目(2025年第二批)立项评审会在北京举办。协会执行副理事长、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郭长城出席会议,协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部分委员、行业专家、相关标委会秘书长、项目申报分会秘书长及项目牵头单位负责人共2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协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穆东辉主持。郭长城在致辞中指出,我国机床工具行业经过充分市场之间的竞争与发展,已确定进入高水平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让国际市场认可“中国制造”的品质和产品附加值,成为行业企业一定思考的问题。对于此次会议审议的协会团体标准计划建议项目,希望评审专家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把握支持技术创新和高水平发展的方向,通过制定高质量的标准,不断引领、提升行业技术和质量水平,以标准树立品牌,避免低端化内卷式竞争,推动行业发展和进步。会上成立了由协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委员、行业专家、相关标委会专家组成的立项评审专家组,通用技术集团机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协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正华任专家组长。穆东辉秘书长向评审专家组和参会人员介绍了协会团体标准工作体系、此次会议审议的标准计划建议项目及相关工作安排。协会团体标准立项评审坚持支持技术创新和高水平发展的方向,突出标准的前瞻性、先进性和专业性,同时发挥专家的专业特长,进行客观、科学、严谨的判断,持续推动我们国家机床工具行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立项评审环节由专家组组长黄正华主持。武汉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深圳迈菲精密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4家项目牵头单位分别向专家组汇报了申报项目的立项背景、主要技术内容,以及项目对产品和行业发展起到的引领、支撑作用等。专家组成员听取了项目单位的汇报,审阅了立项建议书、标准草案等相关文件,围绕着标准立项的必要性、可行性、与现行有关标准的协调关系及标准技术内容等方面展开了质询、交流与讨论,并对后续工作提出建议。按照《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和《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团体标准制定工作细则》的有关法律法规,专家组完成了本次立项评审工作,所形成的评审意见将作为协会团体标准立项决策的主要依据。
2025年1-8月,嘉兴市紧固件产品进出口总额12.41亿美元,同比增长3.52%,其中出口12.16亿美元,同比增长3.88%,占全市出口总值的3.55%,占比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出口仍以欧美市场为主。2025年1-8月,嘉兴市紧固件出口市场以欧盟、美国、东盟、俄罗斯为主,这四大市场出口额为7.6亿美元,占全市紧固件出口总额的62.56%。其中,对欧盟出口3.49亿美元,同比增长8.49%,占全市紧固件出口总额的28.68%;对美出口2.05亿美元,同比下降9.07%,占出口总额的16.83%;对东盟出口1.19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占出口总额的9.86%;对俄罗斯出口0.87亿美元,同比下降12.16%,占出口总额的7.18%。从出口主体看,六成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出口额同比增长。2025年1-8月,嘉兴市紧固件出口额在1000万以上的企业20家,比去年增加1家;出口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44家,与去年持平;排名前50的紧固件出口企业1-8月出口额为7.35亿美元,占全市紧固件出口的60.4%。紧固件产品出口数量增长,出口单价下降。2025年1-8月,嘉兴市紧固件产品出口数量96.3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9.99%;出口金额121602.95万美元,平均单价1261.57美元/吨,较去年同期下降6.21%。华网洞见:嘉兴市紧固件产业在全球供应链的地位未受动摇,但利润却不断下探,下一步拼的是技术提升、品牌推广与新兴市场开拓。
为系统推进“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力争按期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9月26日,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组织召开“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进度汇报会。中通协会长黄鹂,副会长张宗列,副会长兼秘书长孙放,风机分会理事长苏永强、泵业分会理事长孔跃龙、压缩机分会理事长吴丰、真空设备分会理事长张永明、干燥设备分会理事长史勇春参加会议,各分会秘书长、规划编制工作组成员和规划部有关人员(京外人员视频参会)参加会议,聚焦“编制进度、面临问题、下一步计划”等内容展开。会议由中通协名誉会长隋永滨主持。会上,规划部和分会分别围绕通用机械行业和各分行业领域“十五五”编制进度、面临问题下一步计划依次汇报,既总结前期成果,也坦诚剖析问题。参会的各分会专职理事长分别对行业“十五五”规划编制中面临的数据征集、发展重点、目标预期、市场预判等具体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隋永滨对当前规划编制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给予充分肯定。隋永滨指出,自规划编制启动以来,在各部门、各分会的协同努力下,整体工作推进有序、高效,目前初稿框架已基本成型,各领域重点任务、核心指标及实施路径的雏形清晰可见,这为后续完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仍需清醒认识到:当前规划编制整体进度符合预期,但部分领域存在“目标量化不够清晰”“措施落地有待加强”“数据案例不够详实”等问题,需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下一阶段工作、强化跨领域协同。孙放指出,规划工作要注重规范文本格式,在重点章节内容上仔细打磨,各分行业统一要求,内容衔接,确保规划内容逻辑连贯,提出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合乎行业实际,合理可行。会议最后,黄鹂指出,当前,规划编制工作推进有序,初稿框架已基本成型,这是各分会、各部门一起努力的结果,值得肯定。“十五五”规划是未来五年行业的“行动指南”,其核心价值在于“可执行、可检验”,编制要紧扣国家战略、行业需求和会员关切,对规划中的每一项目标进行再梳理、再细化,打磨出一份“符合实际、引领发展”的规划文本,为行业“十五五”期间进一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由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主办的第十五届国际能承受压力的容器技术会议(ICPVT15)于9月23日至9月25日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国家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学东院士,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总经理助理周煜、集团首席专家陈涛、朱建新以及青年技术骨干程经纬、王哲、何礼青、王宇轩、唐健参加会议。大会为期3天,邀请陈学东院士作了题为“中国氢能储运装备技术进展”的大会报告,会上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还宣读了8篇学术论文,围绕双相不锈钢高压管道开裂失效分析、Fe-Ni-Cr-W-Al合金裂解炉管高温蠕变机理、基于大数据的承压设备损伤智能监测技术、承压设备非线性多模态成像技术、小型化电磁超声换能器优化设计与阻抗匹配、高强钢储罐内壁裂纹电磁检测的新方法、固态储氢罐充放氢过程气温变化、Inconel706合金蠕变变形机理等内容,与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前主席JohnSpence先生、斯克莱德大学DavidNash教授、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承压系统专委会主席PaulSmith先生等国外代表进行了交流。国际能承受压力的容器技术会议是国际能承受压力的容器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之一。此次会议吸引来自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多个国家的学者参与,共设50余场学术报告。与会代表就能承受压力的容器法规标准、设计方法、材料与制造、氢能、螺栓连接、不伤害原有设备的检测、完整性评价、失效分析等方面做交流研讨,前瞻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来源: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10月9日消息,电车资源获悉:日前工业与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三部门联合下发公告,对2026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方面的要求有关事项做出调整。2026年1月1日(含)起,列入《减免税目录》的车型,需符合公告新要求。此次调整的技术方面的要求主要是针对新能源乘用车纯电车型的电能消耗量限值、插混(含增程)车型纯电动续驶里程、燃料消耗量限值以及电能消耗量限值做出了调整。电车资源认为,虽然此次调整未进一步明确新能源物流车技术方面的要求,但此举也应引起商用车行业格外的重视,可参考最新有关标准做未雨绸缪的布局。公告原文如下:关于2026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方面的要求的公告2025年第24号根据《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与信息化部公告2023年第10号),结合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标准体系发展和车型变动情况,现就2026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方面的要求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纯电动乘用车有关技术方面的要求调整如下: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电能消耗量应不高于《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限值第1部分:乘用车》(GB36980.12025)对应车型的电能消耗量限值。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3500kg的乘用车电能消耗量限值要求,参照GB36980.12025中最大设计总质量为3500kg乘用车电能消耗量限值执行。二、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有关技术方面的要求调整如下:(一)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纯电动续驶里程应满足有条件的等效全电里程不低于100公里。(二)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电量保持模式试验的燃料消耗量(不含电能转化的燃料消耗量)与《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195782024)中对应车型的燃料消耗量限值相比:整备质量为2510kg以下的乘用车,应小于70%;整备质量为2510kg及以上的乘用车,应小于75%;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3500kg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要求,参照GB195782024中最大设计总质量为3500kg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执行。非汽柴油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燃料消耗量不作要求。(三)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电量消耗模式试验的电能消耗量与《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限值第1部分:乘用车》(GB36980.12025)中对应车型的电能消耗量限值相比:整备质量为2510kg以下的乘用车,应小于140%;整备质量为2510kg及以上的乘用车,应小于145%;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3500kg的乘用车电能消耗量限值要求,参照GB36980.12025中最大设计总质量为3500kg乘用车电能消耗量限值执行。三、其他技术方面的要求继续按照《关于调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方面的要求的公告》(工业与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32号)规定执行。四、2026年1月1日起,列入《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以下简称《减免税目录》)的车型,需符合本公告要求;2025年12月31日前已列入《减免税目录》且符合本公告技术方面的要求的车型,自动转入2026年第1期《减免税目录》,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车型将从《减免税目录》中撤销。不符合本公告要求、拟列入2026年第1期《减免税目录》的车型,应在2025年12月12日之前完成申报。被撤销的车型,可重新申请列入《减免税目录》。五、2026年1月1日(含)起,在2026年及以后生效的《减免税目录》发布后,购置列入《减免税目录》的新能源汽车,可按规定享受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税务机关依据《减免税目录》、减免税标识和办理车辆购置税纳税申报所需要出示的别的资料,办理车辆购置税减税手续。
2025年8月我国激光测距雷达出口5172.26万美元,同比增长583.17%
据机经网整理海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5年8月,我国激光测距雷达出口金额为5172.26万美元,同比增长583.17%;出口数量为6198660台,同比增长7088.85%。2025年8月我国激光测距雷达出口金额及同比增速1-8月,我国激光测距雷达累计出口金额为24836.95万美元,同比增长250.98%;累计出口数量为24249863台,同比增长6491.14%。2025年1-8月我国激光测距雷达累计出口金额及同比增速2025年8月,我国激光测距雷达出口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分别为中国香港、美国、印度、德国、越南、日本、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合计占我国该产品出口总额的97.61%。其中,向中国香港出口最多,金额为3978.71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6.92%。2025年8月我国激光测距雷达出口金额TOP10国家/地区1-8月,我国激光测距雷达出口金额排名前十的国家/地区分别为中国香港、美国、印度、日本、越南、韩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中国台湾,合计占我国该产品出口总额的94.21%。其中,向中国香港出口最多,金额为13992.74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6.34%。2025年1-8月我国激光测距雷达出口金额TOP10国家/地区2025年1-8月我国激光测距雷达出口金额占比TOP10国家/地区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商业联合会关于组织并且开展标准化知识竞答活动的通知